看体育新闻上55球吧!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55球吧公众号

分享到:

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,是位“治水女神”!

2023-01-30 01:01:18

导读:原标题: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,是位“治水女神”! 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,是位“治水女神”! 话说在不久前,新华社发布了一则讣告: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

原标题: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,是位“治水女神”!

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,是位“治水女神”!

话说在不久前,新华社发布了一则讣告:我国水利和电力战线的杰出领导人,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——钱正英同志因病逝世,享年99岁。

钱正英

这也是咱们国家今年痛失的第33位两院院士。

钱正英这个名字您听着也许有点陌生,但要说起她做过的那些工程,您肯定有印象:密云水库、刘家峡水电站、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、三峡工程,都有她的深度参与,黄河、长江、淮河、珠江、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规划里,也有她的身影。

很多人可能都会有一种固有印象,就是觉得这样的大工程都是男人的事业。那么,钱正英作为一名女性,又是怎么和这行结缘的呢?

父亲:吃了治水的大亏

按咱们今天的眼光来看,钱正英做水利工作,可以说是“家学渊源”——她的父亲钱夔kuí曾就读于南洋公学。

咱们前面节目也提到过,这所学校正是今天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。

至于专业,钱夔学的是一个现在互联网上经常调侃的“天坑”——土木工程专业。大学毕业后,他又赴美深造,成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硕士。

在一百年前的中国,这样的人绝对是妥妥的“天之骄子、国之英才”了。

1922年,钱夔怀揣着科技救国的理想回到祖国,先是发挥“土木老哥”的特长,做了江汉工程局第二工程事务所主任,1936年,他又被派往武汉防洪治水。

按说作为江汉工程局主任,钱夔接手治水工作算是高升了。然而接到任命之后,他却给愁坏了。

怎么回事呢?原来,1935年,长江流域刚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,那年的7月3日至7日,湖北、湖南、河南以及陕西南部地区都跟天漏了个窟窿一样,暴雨没完没了的下;

后来有人回忆当时的情形说:“雨下得天昏地暗,如瓢泼、如桶倒,人眼都睁不开,宜昌街上积水达半人深。”

暴雨继而引发了洪水,长江中游地区损失惨重,甚至留下了“纵横千里,一片汪洋,田禾牲畜,荡然无存,十室十空,骨肉离散,为状之惨,目不忍睹”的记载。

江汉平原上一夜之间,就有4万人葬身洪流,受灾人口超过千万。而作为的当时中国数得着的“大城市”,武汉竟然被淹了整整90天,三个月的时间,洪水才彻底退下去。

老百姓遭了如此大灾,不处理就几个官员都说不过去,就是因为这,钱夔的那位前任才被撤了职。

所以您说,钱夔接到防洪治水的任命时能不愁吗?

可能有些朋友会说,他不是土木高材生的吗?利用专业特长,疏浚河道、修筑堤坝,只要把洪水治理好了,不就没事了?

话是这么说,可当年国民政府那情况不允许啊!

一来当时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,四处拉山头,一群人的劲头都用来内斗了,没几个人能做点实事;

二来当时官场贪污现象非常严重,水利工程又十分花钱,没有足够的资金、没有上下游的通力配合,钱夔自己压根对付不了一群腐败官吏和包工头。

面对滔滔江水,他这海归硕士根本就没辙。所以他与其说是接手了一个新工作,不如说接了一口大大的黑锅,别提有多焦虑了。

钱正英就回忆说:

“那时我还小,天天陪着父亲到江边看水尺。只要水涨,父亲就心绪不宁。”

用咱今天的话说,这就是所谓的“精神内耗”十分严重。

好在长江还算给面子,1936年的汛期平安度过。

而目睹了这一切的钱正英的母亲从此之后是再也不许钱夔干水利了——这个官当的,工资全贴进去了,恨不得贷款上班,钱家一家人只能靠变卖母亲的陪嫁首饰过日子,担惊受怕就更甭提了。

钱夔也觉得夫人说得有道理,此后,他在电厂、煤矿都干过,就是再也没碰过水利。

钱夔一直对女儿钱正英寄予厚望,在女儿很小的时候,钱夔就替她规划好了人生路线:先在国内念书,念完大学再赴美留学,回国后做工程师。

钱夔告诉女儿:美国已经有了女工程师,但是中国还没有,他希望女儿将来能成为中国的第一批女工程师。

由于在水利工程上吃了大亏,钱夔的谆谆教导又加了一句:将来可以搞建筑,但绝对不要搞水利!可见这位父亲“心理阴影”之深。

兜兜转转还是干水利

自小耳濡目染,钱正英立志成为一名女工程师。然而一次机缘巧合,她还是和水利结下了不解之缘,这是怎么回事?

受父亲影响,钱正英有了做工程师的梦想,而她学习上也十分争气,上小学的时候就不断跳级,10岁就念了中学。

青年时代的钱正英

1939年,16岁的钱正英顺利考入上海大同大学的土木工程系。

大同大学这个名字您可能有点陌生,但在民国时期,它可是辛亥革命后咱们国家的第一所私立大学。

当年人说“北有南开,南有大同”,可见其教学质量之高。

之所以咱今天听不到这学校了,是因为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,大同大学被取消建制,它的土木工程系并给了上海同济大学,成就了后来全国第一的同济土木工程专业。

咱再把话说回钱正英,在大学里,她的学习成绩依然突出,一直在“优绩生”的名单中。

然而,这样的钱正英大学却没毕业,怎么回事?

原来,她在大同大学求学之时,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,眼见山河破碎、国家危亡,钱正英痛心极了。

为了拯救风雨飘摇的祖国,她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,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。

结果大四刚开学不久,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就遭到了破坏,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捕,钱正英停下学业,与其他同志奔赴淮北解放区,向驻扎在那里的新四军第四师报道。

结果那一年,正好赶上发大水,淮河决堤,土木工程专业的钱正英被任命为堵口复堤的技术负责人——得,兜兜转转,还是干上水利工程了。

而作为一名女工程师,钱正英的这项工作还有个隐忧:可能有些朋友也听说过,直到今天,还有一些工程队、船队保留着根深蒂固的迷信思想,像什么女人不能上坝、女人不能进隧道、女人不能上船,否则堤坝会溃坝、隧道会塌陷、轮船会沉没,搞得跟女人有什么超能力似的,为此还闹出不少乱子。

1943年的淮北也不例外,当地人人盛传女人不能上闸顶,但作为堵口复堤的技术负责人,钱正英天天都得上水闸,那当地的老百姓会不会对此有意见呢?还真没有。

房东大婶还对钱正英说:“你不一样,你是给我们治水的。”那一刻,钱正英深深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江河安流的渴望。她自此便开始投身水利事业。

解放战争期间,她担负起山东省黄河复堤防汛工程的重任。

1946年钱正英在淮河大堤。

那时风华正茂的她给许多水利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,有人后来写文章回忆她说:“来了个女兵,骑了一匹大白马,挎着驳壳枪”,您听听,英气勃勃的模样跃然纸上啊!

然而,水利工程并不是好干的,这是一项投资大、周期长、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的工作。钱正英大学没有毕业、学的还是土木工程,而不是水利工程,她能把水利干好吗?

跟您说,还真能!虽然没在专业院校进修过,但钱正英靠的,是实践中边干边学。

钱正英考察调研,每个项目都要到现场看,每个问题都要搞明白。图为 1991年10月考察水布垭坝址。

她亲自走过长江、黄河,水是如何发源、流经了怎样的地方,如何从小溪小河到大江大河,她都亲眼去看,自己研究、自己琢磨。

除此之外,她还到处找专业书籍,在解放区打完土豪,她就去找地主家里留下的书,解放后回到上海,她第一件事就是一头扎进上海的书店,买了大四的教科书,把当年因为战争没有完成的大学课程补齐。

新中国的“丫头部长”

时间一晃到了1950年,27岁的钱正英被破格提拔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,在新的岗位上,钱正英会遇上什么?

27岁就当副部长?钱正英的这一任命,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论。钱正英多年后回忆道:

“一些老同志后来告诉我,在中共中央华东局扩大会议上讨论名单时,有人说,‘黄毛丫头怎么能当部长?”

因为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,钱正英“丫头部长”的外号不胫而走,甚至后来国家主席李先念去北戴河开会,恰巧碰见钱正英的时候,也跟她打趣说:“你就是那个黄毛丫头?坐我的车一起回去吧!”

虽说受到了不少质疑,但钱正英很看得开,有时她自己也会拿这些事出来打趣。另一方面,这些质疑也在督促钱正英鞭策自己不断积累经验、不断学习。

上世纪50年代,钱正英刚做副部长那会儿,组织上让她牵头治理淮河,还派来苏联专家提供技术资源。

然而苏联专家在设计时,没有用到传统的防冲消力池,只是简单挖了一个防冲槽。钱正英在一旁看着,心里觉得有点怪,但她当时的经验并不丰富,便没有当场提出质疑。

等到第二年,钱正英才通过模型试验确定,光靠防冲槽根本不够用,于是,她又让人修补了一个防冲消力池。

然而,1954年,淮河发大水,那一段工程还是出了问题。

钱正英为此懊恼不已,她主动给周恩来总理写报告说明了这件事,请求组织处分。

周总理并没有怪她,只批复说“缺乏经验,不予追究”。此事之后,钱正英面临水利上的问题,变得更加谨慎坚定。

后来有一回,水利部门准备修筑大坝和水库,有人提出来:可以简化设计,这样能省下不少钱。

钱正英经过反复对比、计算,发现如果简化设计,很可能会导致泥沙淤积问题,时间短了还好说,时间一长,说不定要出大纰漏。于是,钱正英始终不肯同意简化方案,最终,两人闹到了周总理那里。

周总理详细对比了两版方案后亲自拍板:“按照钱正英的想法来!”后来水库和堤坝落成,果然再没出什么意外。

要说在咱们的国家水利史上,哪个工程规模最大,那无疑是三峡工程了。

这项工程也与钱正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。相信不少朋友都知道,在三峡一带修建水利工程的构想,在咱们国家出现的很早。

1894年,大清还没亡,孙中山先生就曾给李鸿章上书,希望清政府可以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,然而这封上书石沉大海。

1918年,孙中山又在《建国方略》中写道“当以水闸堰其水,使舟得以逆流而行,而又可资其水力。”

大概意思就是要在三峡建设水闸、抬高水位,使航船能够逆流而行,也可以利用三峡丰沛的水能。

后来到了 1924年,在一次演讲中,他又提到了三峡大坝的事:“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,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……让这么大的电力来替我们做工,那便是很大的生产,中国一定是可以变贫为富的。”

不久后,孙中山先生离世。关于他这个超前的构想,后来的国民政府倒是也有人旧事重提。但当时国内战事不断,最后只能不了了之。

解放以后,三峡工程的事才被重新提上日程,1958年3月,周恩来总理率领上百位党政要员和专家,亲赴三峡考察选址。

行程接近尾声时,大伙在船上开了一个会,讨论三峡大坝能不能建、要不要建的问题。

会上,有同志发言,说三峡工程可以解决中下游洪灾的问题,应该尽快开工。就算为了这个工程把重庆这样的大城市搬到别地方去也在所不惜。

还有人认为,长江防洪的问题不大,大不了咱把堤坝再加高点。不能为此匆忙上马三峡工程,不如先开发长江支流的水能。

三峡工程,没她不行

双方意见相左,各执一词,周恩来总理于是询问钱正英的看法。那么,钱正英会提出怎样的意见?

1958年3月,周恩来与钱正英在十三陵水库交谈。

见周总理询问自己,钱正英谨慎地开口了。她认为,三峡工程要建,但不是现在。

一来以当时全中国的电力满打满算,装机容量还没到1000万千瓦,而当时把三峡工程的库水位定到了200米左右,装机容量有2000多万千瓦,而这电不是别的东西,你发出来它得用啊,不然以当时的技术,无论是储存还是远距离输电,都没那个条件。

二来大坝这东西,中国也是刚开始搞,技术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。

后来周总理等人又进行了许多细致讨论,最终决定,暂时放缓三峡工程。

这一放就是十几年时间过去了,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,华中地区缺电的情况日益高涨,发展水电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。

面对这样的情形,有激进的同志主张立刻上马三峡工程,也有保守的同志主张先在清江建设隔河岩水电站,缓解一部分电力缺口。

为此,钱正英前往长江流域,进行了实地调研,后来她得出结论:在隔河岩建设水电站,发电量也就100万千瓦,能补上点华中地区的电力缺口,但不多。至于三峡工程,当时的条件仍然不成熟。

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要怎么办?钱正英提出:不如先建设葛洲坝水利枢纽。

1979年,钱正英与葛洲坝女工代表

之所以选择葛洲坝,一来是因为它是第一座建在长江干流上的水利工程,规模比三峡小,技术上有把握,还能通过这个工程,先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技术骨干,为以后的三峡工程做准备。二是葛洲坝周围没有老百姓需要移民,投资总额符合当时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。

第二年,经过反复研究,中央同意了葛洲坝方案。

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后,果然暴露出不少问题,经过施工、停工、整顿、复工等一系列艰苦努力,1988年,葛洲坝水利枢纽终于宣告竣工。

1978年1月,钱正英(前右二)陪同李先念和谷牧、陈丕显等视察葛洲坝工程建设。

这座屹立在长江中下游的大坝,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江水患,至于发电、改善峡江航道等功能,也达到了最初的预期。

最重要的是,它为后来修建三峡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,让后来的三峡少走了不少弯路。

从1952年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,到1988年离开水利部前往全国政协,钱正英当了20多年的副部长,15年的部长,细算来,她和水利打交道足足有44年、半辈子的时间。

20世纪80年代钱正英在建设工地与工人亲切交谈

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:1979年,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,哦,也有种说法是会见的美国副总统蒙代尔,总之那时,邓小平向对方介绍钱正英说“她是中国最老的部长。”

其实这里的“老”,指的是钱正英的任期最长。然而翻译转述的时候,直接按字面意思,译成了“她是中国年龄最大的部长”,也不知道对方听完翻译、同时看着时年50多岁的钱正英,心里会作何感想。

离开水利部后,钱正英的生命依然和“水”紧密相连。她主持编写了《中国水利》《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》等数百万字的专著,还针对中国水利面临的现实难题,进行了不少反思研究。

2022年10月22日,钱正英走完了她传奇的99年人生,在她的身后,曾经汹涌的江河之水安流向东,“高峡出平湖”的理想早已成为现实,一切正如她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那首诗一般:

夕阳照远山,大堤临长淮。

足下黄水去,天边白云来。

跃跃女儿志,浩浩祖国怀。

笑指对岸敌,中华屹然在!

编辑:谢佳漫

素材来源:网络
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稿酬支付需求,请与本公号后台联系。

注:本文及其音频版权归属北京广播电视台,未经授权不得挪作他用

关注我们

本文标题:新中国最年轻的副部长,是位“治水女神”! - 英超
本文地址:www.55um.com/yingchao/10723.html

内容导航
最新英超
猜你喜欢
  1. NBA
  2. 英超
  3. 西甲
  4. 排行榜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